运筹千里【第九十八期(上)—陈木法】
https://mp.weixin.qq.com/s/m_xtgl_AlqGmoiX91CQKqQ
运筹千里纵横论坛(第九十八期(上))将于2025年3月1日上午9:00-10:00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江苏师范大学陈木法院士将做题为“华罗庚经济优化新理论与实证”的报告。
报告题目:华罗庚经济优化新理论与实证
会议时间:2025年3月1日上午9:00-10:00
参会方式:腾讯会议号:686-951-244
扫码加入会议:
报告摘要:四年前(2021年元月13日),应运筹学会理事长戴彧虹教授的邀请,很荣幸在运筹千里纵横论坛第42期上作了题为“从华罗庚经济最优化模型谈起”的报告。之所以需要再来讲一次此题目是因为在2021年11月,我们在华老28年探索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个经济优化的新模型。经四年的努力,取得了四大进展:一是给出了经济系统产品的等级排序与分类方法;二是提供了较为完整的高效算法,大大提高计算精度;三是给出了不同经济增速下产综与消费之间的预测与调控模型;四是在保证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结构优化的设计与调试。同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我国7份国家级(时间跨度30年)、1份省级、2份国外的投入产出表,验证了上述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可靠,而且在实践中切实可行。特别难得的是找到了经济结构方阵所蕴含的核心不变量——转移概率方阵。由此不难看出:这个理论与已有理论并无共同之处。区别于已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定量、可计算、可预测、可优化、可程序化,进而可智能化。
报告专家简介:
陈木法院士分别于2003年、2009年、2012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数学协会会士。他于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晋升为教授,曾任该校校学术委员会主任(2000-2018)。2019年全职到江苏师范大学工作并任数学研究院院长。陈院士是我省数学学科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非平衡统计物理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最杰出和最具影响力的概率论学者之一,是在随机数学及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其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际数学界声誉卓著。
陈木法院士在科学研究方面第一个显著特点是紧抓交叉学科的重大理论课题。1978年开始数学与统计物理(先是与统计力学、后与非平衡统计物理)的交叉研究,由此再进一步研究稳定性的速度估计(即与数学各分支的交叉),提出了耦合三部曲和概率距离等数学工具,形成了“稳定性的速度估计”的系统理论,引领了这一领域近四十年的发展。他在这两个交叉领域的研究专著,为相关物理提供了严格的数学基础。如同两位著名的美国数学家在2016年对他的“访谈录”的摘要中写道:“陈木法是中国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在世概率论学者之一。……在Ricci曲率有正下界的流形上,对拉普拉斯算子的特征值依赖于曲率下界、流形维数和直径的精确估计,他和学生王凤雨一起发展了强有力的概率方法。2005年他在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特征值、不等式和遍历理论》,是他在这个深刻又有挑战性的数学领域所作卓越贡献的有力说明。”1988年陈院士开始研究数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华罗庚经济最优化理论。
在江苏工作的五年多来,他带领江苏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经济优化的核心不变量,建立了严格的经济数学基础理论,重构了华罗庚经济优化理论,建立了与之相关的计算理论。其理论不仅是国内外前所未有,而且可程序化、进而可智能化,有相当宽广的发展和应用前景。2024年1月16日,《中国信息报》发表了题为《我国经济优化理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经济优化理论创新》的文章,报道这些理论创新成果,2024年3月12日,《中国信息报》在“两会特刊”又发表了题为《加快推进数学建模与经济优化深度融合》的文章;2024年8月23国家统计局第201期时代统计大讲堂邀请陈院士作题为“经济最优化理论研究进展及在中国的应用”的专题讲座;2025年1月3日《光明日报》在线上发表了题为“陈木法院士团队提出全新经济优化理论”的报道,并推送了该团队所制作的这个理论的科普视频。
陈院士在科学研究方面第二个显著特点是团队精神,一方面可以带领团队协作攻坚,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快、最好地培养人材。他所领导的北京师大概率论创新群体是我国数学首个、并连续三期获国家基金委资助的团队,国际上两种主要数学评论杂志三次指出他创建或领导了我国或北京的一个“学派(school)”;他带领的江苏师大团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成长速度快,目前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陈院士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曾先后应邀访问美国6次、意大利6次、英国5次、德国4次、新加坡4次、俄罗斯3次、法国3次、日本3次和加拿大、瑞士、立陶宛、匈牙利、波兰、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印度等17个国家,他还受邀访问量台湾6次、香港和澳门3个地区的68所大学和研究所(不计重数)。在海外和学术会议上演讲约250次,其中13次为国际会议特邀报告,包括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